下一个10年,数字出版将遭遇哪些技术?
本文作者:李建臣
在前不久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暨出版人才培养大会”上,数字出版、新媒体、法律、教育、金融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巅峰对话,各路精英围绕中国出版的转型升级话题,畅谈未来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条件下的融合可能和发展方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在该论坛上作了题为《数字文明与智能化传播》的主旨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在此特刊发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
做好融合发展,是中央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出版传媒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颠簸。2014年8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做好融合发展这个关涉我国出版传媒业命运的重大课题指明了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让“数字出版”这一概念首次亮相于国家的五年规划,而且对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问题浓墨重彩,做了较大篇幅的阐述。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首次把“数字出版”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统计。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未来五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了五大板块。包括文化产业、数字出版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位居其一。《规划》为数字创意产业设定了8万亿产值的奋斗目标。在《规划》确立的69项重点任务中,有7项涉及总局工作,都跟融合发展密切相关。可见,中央对数字创意产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2015年4月,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财政近年来拿出近300亿资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其中出版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资金基本上用在了支持我们行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方面。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总局还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园区)、设立融合发展实验室、设立改革发展项目库、以及评选示范单位、推介示范项目等多种方式,推动融合发展。在我们行业的“十三五规划”中,我们也把推动融合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作为重点,针对我们行业12个重点领域,确立了83个重点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近年来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十二五期间出版业总营收增幅70.5%;而其中数字出版增幅达到318.7%。2016年出版业总营收2.3万亿,同比增长9%;而其中数字出版总营收5720.9亿元,同比增长29.9%。可见,数字出版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模式蓬勃发展,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已经成为拉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数字文明向我们走来
要认清一个行业及其发展趋势,必须首先认清它所处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讲话:“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轮廓。
人类5000年农耕文明、300年工业文明都已成为过往。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人类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数字文明,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文明时代或信息时代。为什么数字技术会造就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是因为:任何文明形态都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手段基础之上。比如,农耕文明靠天吃饭,靠体力创造财富;工业文明以机械动力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从另一角度看,任何技术都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关键看你影响的范围、深度和性质,是局部还是全面?是部分领域还是整个生态?是局限在物质世界还是彻底改变思维方式、精神世界?
数字技术之所以具有造就新文明形态的威力,是因为它至少为社会提供了两大根本功能,或者说,它同时触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穴位,撬动了两大支点:一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二是实现流动的渠道。
作为改造世界的工具,我们近20年来已经切身体会到,它对传统社会已经做、正在做和即将做颠覆性的改造。它就像一场大风暴,荡涤着传统社会的一切固有文明形态。在这场风暴之中,不仅许多传统行业、产业边际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被打碎、消失,而且传统社会中的各种文明形态——经济、科技、文化、法律、艺术、教育,乃至社会治理方式,都将在这场风暴的洗礼之后重新洗牌,重构新秩序和新生态。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时代,数字文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存在的背景色。
作为流动渠道,过去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对于一个社会,以及一个社会中的任何领域或层面,流动都是发展进步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对于一个个体,一个城市,对于学术、思想、文化、科技、国家……一切一切,概莫能外。流动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本,活力之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数字技术不仅彻底改变物质世界,而且深刻改变精神世界。
数字文明的两个阶段
回顾网络时代的历史足迹,从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64k专线首次联入国际互联网,1998年开始,新浪、搜狐、网易、京东、腾讯、阿里巴巴、携程等大批互联网企业接连问世,迩来已经20年矣。我认为这20年基本走过了数字文明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物理过程为基本特征。主要任务是跑马圈地,完成对基本数据的原始积累和版图扩张。数字文明虽已渗透到社会神经的各个末梢,但新老共存,而且传统产业还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固有文明形态的原住民还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社会文明惯性使然。
从今年开始,数字文明将进入第二阶段,进入化学过程。化学反应是指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遭遇彻底改造,大量传统行业将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说数字文明的第一阶段以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那么,第二阶段则主要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形态为特征。
01
虚拟技术
数字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巨大差异,就是它不仅是解放了什么,而且开创了一个新世界——虚拟世界。虚拟技术以物质手段为基础,却以虚拟形态为人类服务。它几乎可以支持任何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活动,比如模拟太空环境培训宇航员、展示遥远星系或太阳的内部结构。美国波音747的研制过程大量应用了虚拟技术。日本电视台推出的虚拟歌星DiKi,引无数歌迷竞折腰,圈粉无数。出版传媒业将来必然是虚拟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因为出版传媒业本质上玩的就是精神产品,也是虚拟。
02
人工智能
伴随着阿尔法狗的胜利,智能机器人正快速、全方位地走向社会各领域:比如看病、做手术、玩球、写稿、作诗……。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智商已不是问题,目前正在向人类的情商和艺术创作高地发起冲击。正如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言,“但凡人所能想象之事,必定有人能将其实现”。
近来国际上有两派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未来的安全性正在展开激烈争论。我认为,科技发展的步伐是挡不住的,而且人类也有能力掌控各种科学上的潘多拉魔盒。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16年增长率43.3%,预计2017年将达到50%以上。8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对我国人工智能研发做了部署。
03
物联网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是物与物、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智能化网络。要让万物不仅有智慧,而且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做出反应。人对物品发出指令,物质世界便可以做出一系列智能化反应,如智能家居。那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音频或将成为人与物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所以,全民全天候盯着手机看的局面很快会改变,解放双眼将很快成为现实。这对我们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行业必然提出全新挑战。
04
区块链
网络信息的致命软肋是它的安全性、稳定性、可追溯性和能否篡改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开创网络新时代,是数字文明进入第二阶段的里程碑或分水岭。区块链虽然来自数字货币的解决方案,也为全球金融界所热捧,但本质上它是一个通用技术,包医百病。如果应用于出版传媒领域,则可以解决作品确权和版权保护等诸多问题。所以这个技术或许将来会直接撞击我们这个行业的命根子,大家务必高度重视。
05
5G
为网络新时代提供强大驱动力的5G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大家知道,1G处于模拟时代,2G进入数字时代,3G从语音走向数据,4G实现IP化,速率大幅提升。那么5G将带给我们什么呢?5G的速率比4G将提升100倍,容量提升1000倍,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会更高,质量也将产生质的飞跃,将为物联网的普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许多国家都在5G研发上展开竞争,普遍认为5G将在2020年之前投入商用。
06
量子技术
如果对技术发展还有什么更大期待,那就是在量子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量子纠缠传导速度超过光速的千倍,量子计算机的能耗将是传统计算机的1%。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物理学家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瓦恩兰,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并把该技术的初步成果应用于“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上。可以预见,当量子计算机、量子互联网走进生活,数字文明则将进入第三阶段——核聚变阶段。
智能化信息传播
01
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传递是蚂蚁都会的事情,但是利用媒介进行大众传播却是人类的智慧。农耕文明时代,西方莎草纸用了4000年;古印度的贝叶也使用了4000多年。中国使用竹简1400多年,到公元403年废除,代之以纸张。那时的大众传播手段是张贴告示,画影图形,主要靠手抄。亚历山大图书馆前后存在800年,藏书数十万卷,没有一件印刷品。印刷术发明后,大众传播才真正实现。17世纪初出现了报纸,17世纪中叶出现了杂志。至于广播和电视,都是20世纪的事情了,所以大众传播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工业文明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单向流动,渠道单一,方式单一,技术手段单一,批量生产,B2C,信息和知识不但可以售卖,而且是卖方市场。文化消费在这样一种市场规范下进行了数百年。
02
数字文明的信息传播
数字文明使信息传播和文化消费,在方式和理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所以人的个性化、体验式、舒适性、便捷性消费需求,自然使智能化传播、智能化消费成为必然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为信息的智能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比如虚拟技术可以解决医生培养过程中对解剖尸体的需求,可以解决工程师对复杂设备的结构分析;比如人工智能依靠海量的知识存储和智能化处理,可以向人类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比如区块链技术会把你的艺术创作过程永远镌刻在青史之上……。想当年,当我们为砖头式的大哥大进化到小型手机沾沾自喜的时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夜之间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并迅速成为我们联系世界的几乎是最重要的渠道。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一个规律:大约每隔18个月,芯片制造技术的改进会使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根据这个结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和服务器,在服务质量不断向智能化迈进的同时,价格永远趋向下降。据统计,2013至2016年间,全球移动宽带资费下降50%,堪为佐证。
技术进步加速了共享方式走进社会每个角落的步伐。共享,是相对于产权拥有而存在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可能为拥有一套大百科全书而自豪,或为拥有一个偌大的书房而满足。在数字文明时代,你这个观念就太土豪、太out了。在数字文明时代,你完全不必拥有这些知识的载体,只一个小小的链接,便可把你带进人类知识的宝库,几乎不占用你一丁点空间,而且为你提供着十分便捷且智能化的服务。就像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单车,不必为你所拥有,却全部可以为你所用。在这种形态下,文化消费方式从购买变成了选择,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销售变成了分享,势将逼迫我们出版传媒工作者,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功能和服务方式进行重新思考。
随着数字文明的不断演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必将逐步升级。追求舒适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终极追求。古人抛弃竹简使用纸张,也不过就是为了追求舒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供给创造需求。我认为这个定律在数字文明时代可以被赋予新的涵义,同样适用。如果可以让我躺在浴盆里闭目养神的同时学习知识,我又何苦要盯着屏幕累得腰肌劳损、颈椎骨质增生呢?
除了需要舒适,人们更需要节省时间。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我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其实很少,人生苦短。正如庄子所云,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我们必须追求目标清晰的、高效的、便捷的学习,而不是再用偌大的书房、整套的精装书来装点门面,证明自己多么有品位有情趣有学问。
出版传播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发展。如果说别的行业还可以在“互联网+”和“+互联网”上争论不休,那么我们行业则不然,互联网本身就应该是我们未来生存的家园,就像人类最初从水中走向陆地,最终以陆地为家园。出版传媒业的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正像凯文•凯利名言所道,“今天才是第一天”。对此,大数据之父维克多·舍恩伯格则表述为“我们就像恐龙,将要面对一个新世界”。
展望未来,出版传媒业就像漂浮在长江之上的一叶扁舟,虽然要经历无数的起伏跌宕,但是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在经历6300公里的旅程、经历6700米的落差之后,最终走向它的终点大海。出版传媒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人类提供信息传播的智能化服务。
相关阅读